查看原文
其他

红色山东 | 心系百姓的好公仆——焦裕禄

    心系百姓的好公仆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  



焦裕禄

焦裕禄,1922年8月出生在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崮山乡北崮山村的一个贫苦家庭。1941年,家乡遭受严重旱灾,焦裕禄的父亲因官府催捐、地主讨债,被逼得悬梁自尽。父亲惨死不久,焦裕禄又被日军作为“特嫌”抓去,关押在博山城监狱,1942年12月被押送到抚顺煤矿当特殊劳工。繁重的劳动,非人的生活,折磨得他皮包骨头。1943年4月,在矿友和老乡的帮助下,焦裕禄逃离矿区,返回家乡。这一年,博山又遭灾荒,焦裕禄带着妻子外出逃荒要饭,流落到江苏省宿迁县胡家庄,给一家富农打长工。1945年8月,抗日战争胜利,焦裕禄才回到博山老家。
在这里,焦裕禄找到了党组织,参加了民兵队伍。在地下党的启发教育下,他明白了一个道理:劳动人民要彻底翻身解放,就必须在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,打倒国民党反动派,推翻三座大山,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。焦裕禄很快担任了村里的民兵班长,他经常带领民兵打土豪、除汉奸,配合部队消灭敌人。在斗争中,他总是冲锋在前,出色地完成上级交给的每一项任务。在党的教育培养下,焦裕禄同志于1946年1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成为一名坚强的革命战士。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:共产党是人民群众的救星,没有共产党,革命就不能胜利,穷人就不能翻身。我要听毛主席的话,跟共产党走,为推翻旧社会,建立新中国,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!
焦裕禄入党不久,就被调到八陡区武装部任干事。在武装部工作期间,他敢于斗争,善于斗争。有一个时期,民兵缺乏弹药,他就根据上级指示,带领大家积极学习自制地雷、布地雷阵,干得非常出色。他经常带领民兵摸黑到敌人据点旁边埋地雷,并放冷枪刺激敌军,敌军一出来,就被炸得血肉横飞。
1947年春,盘踞在淄川、博山、章丘三个县的还乡团纠合在一起,准备扫荡崮山根据地。当时,敌众我寡,力量悬殊,增援的主力部队又无法及时到达。焦裕禄想出了一个智退敌人的办法。他派出6名同志到黑山、岳庄一带,在民房门上用粉笔涂写一些部队番号的字样来迷惑敌人,敌人走到这里看到这些字时,大吃一惊,以为八路军主力部队马上就要到达,慌忙下令后撤。等到敌人弄清虚实,再转回头来时,我增援部队已赶到,粉碎了还乡团的阴谋,保护了崮山根据地。
1948年2月,焦裕禄随军南下到河南尉氏县,先后任副区长、区长、区委副书记、青年团县委副书记等职,在险恶的斗争形势下,他坚持依靠贫雇农,广泛发动群众,组织民兵,建立农会,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。1952年以后,他相继被调到陈留地委、郑州地委,任团地委宣传部部长、副书记等职,为团的地方组织建设作出了贡献。
1953年,国家开始大规模的工业建设。7月,焦裕禄被调往筹建中的洛阳矿山机器厂,先任筹建处资料办公室秘书组副组长,负责搜集洛阳的水文、地质、气象等历史资料,为选择厂址提供科学依据;继任车间主任,在设备不全,技术人员缺乏,又没有实践经验的情况下,硬是凭着刻苦钻研、集体攻关,为我国试制成功了第一台新型2.5米双筒卷扬机;后任调度科长,把生产安排得井井有条,深受大家好评。
1962年6月,焦裕禄响应党中央大办农业、大办粮食的号召,重返农业战线,回到尉氏县任县委书记处书记。同年12月,调任中共兰考县委第二书记,后任书记。

兰考位于豫东平原,是黄河故道上有名的老灾区。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风沙、内涝、盐碱等自然灾害,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。解放后,在党的领导下,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一定改善,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很差。1962年春,狂风流沙打坏了20多万亩麦苗,秋天的特大内涝又淹坏了30多万亩庄稼,还有10多万亩禾苗被碱死,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史最低水平。焦裕禄正是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来到兰考的。
由于连年受灾,兰考部分干部存在消极情绪,想调离灾区到丰收地区去。焦裕禄深深感到:群众在灾害面前两眼望着县委,县委领导干部如果挺不起腰杆,群众的积极性就得不到充分发挥。1963年1月,焦裕禄召开县委扩大会,要求各级领导同志带头到困难队去,与基层干部和群众同甘苦,共患难,为改变穷困地区面貌作出贡献,为基层干部作出榜样。
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,几位县委领导同志向焦裕禄汇报工作。焦裕禄说:“请大家跟我到火车站走一趟。”大家不知用意,只得跟随前往。兰考火车站风雪弥漫,天寒地冻,很多灾民拥挤着等候开往外地的火车。焦裕禄心情沉重地对同伴们说:“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我们的阶级兄弟,是灾害逼迫他们离乡背井的。这不能怪他们,责任在我们身上。党把36万群众交给我们,我们没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,安居乐业,应该感到羞耻和痛心……”焦裕禄满脸是泪,再也说不下去了。几位县委领导同志也难过得低下头,而心里却豁然开朗。风雪夜车站之行,使县委一班人受到一次最实际、最生动的教育,增强了率领广大群众团结奋斗、彻底改变兰考面貌的决心。
焦裕禄到全县许多村队进行过调查研究,通过走、看、问、记,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,同时也发现了不少令人深思的问题。他对县委的同志说:“兰考是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地方,问题是要干,要革命。兰考确实灾害大、困难多,但这些最能锻炼人的革命意志。我们要发扬先烈们的革命精神,在困难面前‘逞英雄’!”焦裕禄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,感染了县委一班人。
风沙灾害在兰考非常严重。沙丘随风移动,吞噬良田和庄稼,多年来就犹如一座座顽固的堡垒,久攻不克。焦裕禄亲率“三害”调查队,奋战在勘察沙丘、追寻风口的第一线。经过几十天的奔波,焦裕禄等县社领导和调查队员跑遍了全县86个大小风口,261个大沙丘,63个沙群。在此期间,焦裕禄还走访求教了许多有经验的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,掌握了风沙灾害的成因和治理办法等大量第一手资料。一次,焦裕禄在张庄大队了解到一个奇特的现象:大风能把坟刮平,但在坟头封上一层淤土,就能抵御风吹。受到启发,他想到了治理沙丘的办法。他说:“一个人,一个早晨就封住一个坟。我们有成千上万人,依靠集体的力量,拉淤土封沙丘,再种上草、栽上树,用这种‘贴膏药’‘扎针’的办法,干它几年,一定能把沙丘变成锦绣绿洲。”

焦裕禄在田间劳动


焦裕禄患有肝病,可他全身心扑在繁忙的工作上,常常忘记或顾不上吃药打针。医生感到这样下去对焦裕禄恢复健康不利,便向县委提出暂时停止焦裕禄工作的建议。然而,在一个共产党员看来,停止工作简直比病痛还要难受。他没有采纳医生的建议,反而更加废寝忘食、夜以继日地工作。医院只好又提出派一个护士到焦裕禄家里给他打针,可焦裕禄连这点微小的照顾也不肯接受。他说:“我能走路,还是到医院去打针吧!不要麻烦医院的同志了。”
1964年起,焦裕禄的肝病愈来愈重。人们经常看到,焦裕禄在开会、作报告或听取汇报时,总是把右脚踩在椅子上,用膝盖顶住肝部。他棉衣上的第二、第三个扣子总是不扣的,时常用手压住肝部。在办公室或家里,铅笔、桌子和茶缸盖都成了他压迫止痛的工具。天长日久,焦裕禄坐的藤椅竟被顶了一个大窟窿……
一天晚上,焦裕禄什么东西也吃不下去,躺在床上时,肝部剧烈的疼痛使他蜷曲着身体发抖。他干脆起身坐到了桌前,整理着调查研究得到的资料,考虑着文章的结构,把病痛置之脑后。他在纸上写出了文章的题目《兰考人民多奇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》,并写道:
  一、设想不等于现实。  二、一个落后地区的改变,首先是领导思想的改变。领导思想不改变,外地的经验学不进,本地的经验总结不出来,先进的事物看不见。

  三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。

  四、精神原子弹精神变物质。

  这是文章的大纲,字里行间凝结着焦裕禄的心血,充满着焦裕禄对兰考人民的无限热爱。
  1964年5月14日清晨,焦裕禄的心脏停止了跳动。这位普通的领导干部,优秀的共产党员,县委书记的榜样,人民群众的贴心人,走完了他那完全、彻底为人民服务的光辉灿烂的一生,与世长辞。终年仅42岁!
  焦裕禄不幸逝世的消息传到兰考,36万人民顿时陷入万分悲痛之中。兰考县群众代表到郑州瞻仰焦裕禄墓时,一位老农民趴在墓前,泣不成声地说出了兰考人民共同的心声:“俺们的好书记,您是为俺兰考人民活活累死的呀!”
  焦裕禄去世后,人们在他病床的枕下发现两本书:一本是《毛泽东选集》,一本是《论共产党员的修养》。焦裕禄同志在弥留之际,还念念不忘人民群众,念念不忘党的工作,展现出一名伟大共产主义战士对党、对人民的无限忠诚。



为您推荐来源:“灯塔-党建在线”-山东党校报朗读:枣庄组工、张衡责编:李妍璐编审:王菲菲


一起点赞  点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